中国水产品网 - 水产品行业门户网站 !

商业资讯: 相关法规 | 市场动态 | 养殖基地 | 药品饲料 | 海鲜疾病 | 海参专题 | 养殖信息 | 海鲜加工 | 海鲜苗种 | 业界动态

你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商业资讯 > 业界动态 > 银行理财产品疯狂“割韭菜”?银行掀起“自购潮”
Z.biz | 商业搜索

银行理财产品疯狂“割韭菜”?银行掀起“自购潮”

信息来源:aoopoo.cn   时间: 2022-05-11  浏览次数:12

近期,银行理财产品大面积“破净”,引发了投资者较大的负面情绪。一位银行个人金融客户经理向记者表示,近期经常有客户因为理财亏本投诉支行,而且这也导致了近期净值型理财销售情况“大打折扣”。同时,也有不少投资者在吐槽:“没有想到理财也会亏钱!”

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,截至4月1日,市场上有超过3.3万只理财产品,其中有2298只理财产品净值低于“1”,并且据不完全统计,从今年年初至今,已经有超4500只银行理财产品是负收益的

从“破净”的产品类型来看,主要为固收类和权益类。例如,华夏银行(600015)理财子公司的一只固收类3R风险理财产品目前净值已跌至0.9925元;而另一只权益类5R风险理财产品净值仅剩0.6539元。

中国民生银行(600016)首席研究员温彬向记者解释道:“资管新规已经正式实施,理财产品也完成了全面向净值化转型。净值化理财产品是依照市场法来进行估值的,也就是说债券、股票等金融工具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理财产品净值的涨跌。而今年资本市场波动性比较大,股票和债券都出现了明显回调,这也是今年理财的大面积‘破净’的一个重要原因。”

记者了解到,近段时间以来,受理财收益波动影响,银行客户更倾向于标准化理财产品,尤其是“固收+”类理财,这种理财凭借它既是净值型产品。

又能尽可能的提供相对稳定的收益的特性,斩获了众多投资者的好感。“固收+”简单来说也就是,几乎不承担风险的债权投资+具备一定风险的权益类投资,通过资产配置形成的资产组合理财。但这并不意味着“固收+”类理财的预期收益一定可以兑现,有时甚至也会发生“破净”。

以中银理财发行的相关“固收+”理财产品为例,开年以来,十年期国债经历了“一波两折”,先是迅速拉升最高价格达118.006元,20天的时间里涨幅达1.20%,然后便是不断的震荡下行至116.125元,在经历了一小波低谷后,再次拉高117.118元。而在此时该固收+产品与国债的走势几近相同,甚至在去年12月份的时候已经“破净”,但后续随着资本市场的“破冰”稍有缓解。

中银理财发行的某“固收+”理财产品收益图 图源:交通银行手机银行

长久以来,银行理财产品给投资者一种错觉,认为预期收益率就是到期后一定可以兑付,只不过因为法规约束,不能出现“保本保息”这种字样。然而资管新规正式实施后,大面积理财“破净”这也打破了部分投资者的“心理防线”,甚至部分投资者认为银行在疯狂“割韭菜”。

“这主要因为在新规正式实施之前有银行 ‘兜底’,在出现净值亏损的时候银行都会通过资金池运作,以实现承诺的收益。资管新规实施意味着打破刚兑,理财产品亏损将由投资者自行承担。”温彬进一步解释。

在大面积理财产品‘破净’事件发生后,各大银行纷纷开启了自购模式。截至目前,回购金额已经达到13.5亿元。

各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具体回购情况

与此同时,光大理财、工银理财、建银理财等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都在发布的自购公告中称,基于对我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,运用自有资金投资旗下管理的理财产品。同时呼吁投资者,减少短期操作,以长期持有获得穿越周期的收益回报。

农银理财员工李军(化名)告诉记者:“在打破了理财刚性兑付后,投资者需要点时间来适应。近期由于资本市场回调比较大,有很多客户都卖掉了持有的理财产品,这给银行也造成了较大的赎回压力,各家银行自购理财产品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这种压力。”

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也认同这个观点,他坦言:“银行自购一方面,是为了表示对自己发行产品的信心。另一方面,是为了稳定市场预期,缓解赎回压力。今后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将是一种常态,这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研发也会产生更大的挑战,银行可以针对客户所承担风险能力的不同,推出风格不同、资产配置比例不同的理财产品。”

    ——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水产品网证实,仅供您参考